外语培训网,让考试变简单,让口语更流利!

位置:外语培训网 > 英语学习网 > 英语口语学习网 >

如何练好一口漂亮英语

资料整理:佛山美联英语培训发布时间:2019-06-03147

如何练好一口漂亮英语

英语口语学习对于绝大多数中国学生而言,英语学了十几年,见到老外,不是哑口无言,就是支支吾吾憋出三句半。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如何练好一口漂亮英语,供大家参考。

如何练好一口漂亮英语

首先,我们要明确,英语音标需不需要学习?答案当然是需要,但是不要死扣发音规则。对于大多数英语口语学习者而言,我们并不需要刻意追求英音美音,只要能够发音清晰饱满就可以了。

每一套语言都有自己的一套发音体系,完整地学习一遍英语的48个国际音标,对于英语口语的学习是大有裨益的,对于不认识的单词也可以尽量尝试拼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口语学习中我们不要死扣发音规则。

与其花时间去背诵发音规则,不如花时间去模仿一小段母语人士的讲话,可以是演讲、可以是影视剧,甚至是歌曲。通过对鲜活语言片段的反复模仿,你的口语会在不经意间迅速提升。

其次,我们要选择真正适合口语学习的材料。在备考雅思口语的过程中,就有很多同学去背雅思的阅读文章,借此来练习口语。其实,这是典型的缘木求鱼。

很多同学每天抱着什么美文300篇背诵,结果写作倒是提高不少,可是口语仍然不见起色。这就是因为他们没有选择对适合口语学习的材料。

对于口语入门的同学而言,我个人认为,与其背诵新概念,不如背诵一些生活场景口语。一方面更容易以及,另一方面可以在对话中反复巩固。对于口语初级学习者,我建议反复观看模仿迪士尼的卡通片。

对于口语中级学习者,我建议通过演讲稿和美剧来模仿。此时,需要练习的不仅仅是一种语调和词汇,更是外国人说话的思维逻辑以及强调。还是那句话,求精不求多。能够把一个片段吃透,比泛泛学习十个片段效果好的多。

最后,就是反复操练了。在体育中有一个词叫做肌肉记忆,即不要用脑子去记忆动作,而是通过反复练习让肌肉去记住动作,从而形成条件反应式的效果。我们的口腔也是肌肉,要想锻炼这部分肌肉,比较好的办法就是反复说。

另外告诉大家一个小窍门,就是用录音机或手机等数码产品,把自己的声音录下来,反复研习。口语学习中,我们都太重视说而忽略了听,这样也就很难发现自己口语的缺陷究竟在哪里。

是有方言口音,是有低级语法错误,还是有例如口头禅等不好的语言习惯。通过录音,你可以很好地了解自己的弱点,也就能更有针对性地练习了。

英语口语学习要点

句型:谈到第三个目标就是口语当中的句型了

句型好比数学当中的公式,只要我们掌握了一类句型,以后就可以直接进行部分替换,就能说出多个不同的句子。

例如我们在学语言时经常会遇见的一句话是Language is power(语言就是力量),原句是17世纪英国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培根写的Knowledge is power(知识就是力量)。

通过一个很小的例子我们可以总结出这个句型是“… is power”,只要替换不同的主语就能得到不同的句子。

当然,口语当中出现的句子可说是千变万化,我们除了通过部分替换来得到不同的句子外,如何更有效地来掌握句型呢?这就需要我们对不同的句型进行归纳整理,了解并记忆各个句型所应用的场景和功能。

通俗点说,就是在什么地方,跟什么人就要说什么话。比如在 greeting的场景中,我们就要说How are you? / How are you doing? / What's up?等句子,而不能不顾情景原则的抛出一句“Where are you going?”,因为后者不符合英美人士打招呼的习惯。

根据英美人士的习惯来总结各个场景之中会用到的句型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做到这点之后,便要学会整理不同句型,进行记忆和操练,达到脱口而出的熟练境界。

文化:掌握句型不仅是目的,也是我们进行第四个目标的手段。

我们学习口语最终是要达到像英美人士思维的目的,这也是我们要付出努力的第四个着力点。大多数中国口语学习者在说出一个英文句子前,总是先想中文,再把它翻译成英文,结果变成Chinglish,失掉了洋味儿。这样做不可能培养如英美人士的思维。

众所周知,语言作为一种社会交际的工具,是在具体的特定的社会历史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每一种语言都包含该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定的思维模式。

由此可见,如果大家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了解得越清楚越透彻,在同英美人士交流时,就越能达到相互认同和了解。

所以我们在学习口语时,不仅要尽可能多地掌握语言知识,补充大量的口语词汇和句型,还要深刻地挖掘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

提高口语需要注意的几个要点

1、口语练习和其他的练习严重脱节

很多学生认为既然课程安排中把口语,听力,阅读和写作进行了分离,那么在学习某一门科目的时候就应该将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一门科目上。其实这样做是不正确的。

其一,作为一个交流的工具,不论何时,英语的运用都要听说读写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记得某本杂志上曾经用大量的篇幅报道了一个在美国的留学生的故事。

该名学生的读写能力可以说是出类拔萃,但在听和说方面的水平却还不如一个美国的10岁小孩子,结果在当地的生活根本无法正常进行。当然,这个例子比较极端,但从一个角度也说明了听说读写想结合的重要性。

其二,口语和其他的科目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听力,阅读,甚至是写作中的一些素材,完全可以拿来做口语的联系材料。一来方便,二来可以通过互相对照来及时检查自己的水平。

试问,如果连听力磁带上反复听过的对话都无法完整、流畅的从自己的口中说出来,那么到了要自己构思内容,自己组织语言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一种尴尬场面呢?

其三,口语的学习可以对听力,阅读和写作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新西兰的小孩子在2年级的时候就会开始写一些简单的作文,内容无外乎是对自身的一些描述或者是对事物的简单表述,文笔并不优美,描写也没有太多的生动性可谈。

但内容却是很通顺,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大部分在写作的时候都是边默默的念出来,然后再写下来。这样做的语法错误会比较少,因为语感的关系,说的不通顺的话自然是有语法错误,当然也就不会写下来咯。

而且,说的多了,对英语的发音就会变的熟悉,做听力的时候也有很大的好处。当然,他们的拼写错误很多,不过他们都还是小孩子,大家的话这方面的问题不会太大。

2、将着眼点放在了对口语练习的客观进度,而不是对语言的掌握程度上

这一点相信很多的同学都有过体验,每天为自己定目标,今天要记住几个单词,明天要记住几个单词,今天要朗读和记忆几个常用句子,明天再记几个。

记过来忙过去,几个月后,发现知道的句子到了实际运用的时候就是记不起来。其实关键在于对语言的掌握程度,也就是对语言的理解程度上。

不错,英语的常用句子就那么几个,我以前的文章中也提到日常交流500个单词就可以应付,但如果只是做机械的记忆而忽视对语言本质的认识的话,效果是不会好的。

我一直提倡大家多与语言的学习要上升到艺术的层面上来,不过很可惜,在大多数人眼中,它的价值只不过是一块砖头而已。

3、急功近利,盲从

(1)盲从,认为别人好的学习方法对自己也一定有用,没有成绩的话只是自己的努力程度不够。这种想法误了很多人,很多好苗子都被耽误了。

其实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极端个人的过程,学习的方法,时间的安排,进度的评判,都需要一套适合自己的标准。盲目的跟从和模仿,只会给自己带来不便。

(2)急功近利,对自己的进度持怀疑态度,不断的对照别人的进度,给自己施加过大的压力,结果给自己设置了很多的心理障碍,反过来给自己的学习带来阻碍。

其实不论是学什么,学习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所谓厚集薄发,就是这个道理。

4、学的多,用的少

很多同学总是抱怨在国内,用英语的机会很少,学的东西很快就会忘记。但就象我上面说的,英语学习是一个极端个人的过程,正因为这样,所以练习的方式也可以是很自由的。

举例来说,自言自语,在公众场合发表言论都是很好的方法,当然,这只是几个例子。自己的方法还是要自己去探寻。用英语的机会其实很多,要用“心”才能发现。

不要因为不好意思展现自己的缺点而对好的机会望而却步。缺点的唯一用处就是用来暴露,所以不要回避,要勇敢的面对。

广州勤学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0236336号-4更新时间:2022-11-03